在新能源、消费电子、航空装备、车辆集成领域,激光加工技术的应用尤其广泛。在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激光加工技术日趋成熟,并为相关产业升级带来新的能量。
近日,据国内媒体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激光等离子激元光刻技术(FPL)。利用该技术,研究人员在百纳米厚的硅基氧化石墨烯薄膜表面实现了高质量微纳周期结构的快速制备。
多年来,激光以其功率大、易聚焦、高亮度、方向性好等优点,在机械加工中已经成为进应用广泛的一种手段。激光加工成本低、精度高、速度快,可以由计算机编程实现自动控制,加工形状复杂的结构。基于此,激光加工方式得以“大展身手”,应用空间不断拓宽。
与计算机数控技术相结合的激光加工技术,已成为工业生产自动化的关键技术,拥有普通加工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与传统工艺相比,激光加工逐步克服了一些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开创了新的加工领域。
加工制造业是激光加工方式应用的基本应用领域,也是应用较深入的领域。在汽车制造业,从样车的开发、零部件的制造到车身总装的汽车生产,激光几乎无所不在。尤其是在汽车轻量化制造目标已成趋势的当下,利用激光加工方式实现车辆制造的轻量化、高效化目标也不失为一种新途径。
实现汽车轻量化,较有效的方式是使用轻质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目前可用的汽车轻质化材料有铝合金、碳纤维、镁合金等,而这些材料加工较普通钢材难度更大,通常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进行处理,可以在加工效率和性能之间找到平衡。除此之外,板材的激光拼焊,能减少板材的搭接部分,进而减轻一部分的重量,进而较好的满足实际需求。
微信公众号
公司官网